视频出海,是不是把字幕翻译一下就行了?如果你这么想,那真的有点简单了。
我们平常看外国视频,如果只有字幕翻译,其实经常会觉得“哪里怪怪的”。可能是语气生硬,或者有些梗完全看不懂,甚至有些画面让人莫名其妙。这背后就是因为,光做字幕翻译,远远不够。
你想想,中文里说“你吃了吗”,老外直接翻译成“Have you eaten?”可能显得多管闲事。而英文里一句“Break a leg!” 要直译成“断条腿!”,估计能吓跑所有中国观众。
所以真正要做的是本地化,而不只是翻译。意思是,得把话变成当地人真正会那么说的样子。
有些在国内司空见惯的画面、符号或者场景,在国外可能完全不是一回事。
比如某些手势、颜色含义不同;
出现的货币、手机界面等细节;
甚至人物的穿衣风格、互动方式;
如果这些不调整,观众虽然看得懂字,但会觉得“不真实”或者产生误解。
国外用户第一眼看到的不是正片,而是你的标题和封面图。如果只是机械翻译原标题,很可能毫无吸引力。甚至因为文化差异,造成反感。
标题要抓人,符合当地平台的“爆款”规律;
封面图风格也要调整,欧美和日韩的偏好就完全不同。
只做字幕翻译,相当于给人换了一件外套,但里子还是原来的样子。观众是能感觉出来的。要想真正打动另一片市场的人,还得花更多心思,把整个体验都“搬”过去。